《星际双生情》中的人物戴林马克拥有超高的人气,收获不少粉丝。作为一部奇幻玄幻,“黄金A时代”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,不做作,以下是《星际双生情》内容概括:讲述的是麦克斯家族的一对兄妹-戴林和艾琳之间千里寻妹过程中,发生的跨越星系,有亲情,友情的故事。过程曲折,包含星际战争。
《星际双生情(戴林马克)好看的完结小说_完本小说星际双生情戴林马克》精彩片段
“晶澜之海”的深处,是被双子恒星炽烈光焰笼罩的高热空域。
万亿颗晶体小行星在此密集排布,表面常年反射着刺目的星芒,而所有势力争夺的核心——晶源矿,便嵌在这片星带最深处的岩质小行星内核中。
它们不受双子脉冲星每30年一次的“晶变风暴”影响,结构元素万年恒定,却因生成速度极慢,即便总量多于其他稀有矿,也远不够链刃联邦、星贸商会、光裔遗族与晶脊族西方分食,而“无法长期深入高温区”的限制,更让联邦与商会的争夺陷入白热化。
链刃联邦与星贸商会的野心,正围绕双子脉冲恒星系疯狂膨胀。
两者的短期目标都是称霸这片星系——联邦想通过掌控晶源矿,升级战舰集群以垄断星系内的军事话语权;商会则计划靠晶源矿改良能量武器,抢占星系的资源贸易通道,而“掌控星系”只是他们的第一步,终极目标仍是向更广阔的大仙女星座扩张。
但星带深处的环境成了致命阻碍——这里的小行星因紧邻双子恒星,表面温度常年维持在400摄氏度以上,裸露的晶体在星光照耀下泛着灼眼的光斑,空域中更布满高能辐射带。
联邦的“锐爪”采矿机器人,在辐射与高温双重作用下,每次作业仅能坚持15分钟,勉强从小行星表面剥离少量晶源矿碎块;商会的“深潜者”机器人虽加装了冷却模块,却因体积笨重,常被密集碰撞的小行星损毁。
为争夺这微薄的产量,双方的暗斗早己升级:联邦的巡逻舰故意在商会机器人的投放航道上引爆废弃晶矿,灼热的矿尘云阻断其采矿路径;商会则收买联邦的技术人员,在“锐爪”的程序中植入故障代码,导致多台机器人失控撞向小行星,在高温星岩上撞得粉碎。
上个月,联邦甚至出动主力战舰,以“非法闯入军事矿区”为由,击毁了商会三艘满载晶源矿的运输舰,两家的矛盾彻底从“资源争夺”变成“生存绞杀”,星带深处的每一片高热空域,都成了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战场。
而星贸商会的贸易版图,始终以双子脉冲恒星系为核心。
星系内的贸易网络早己铺陈得密不透风——从联邦的军事基地到光裔遗族的边缘栖息地,再到晶脊族零散的聚居点,都离不开商会的物资供应。
至于星系之外,商会仅在大仙女星座的边缘地带散布着数十个零星商站,与当地的岩晶族、星尘游牧族等小众种族做着低频次的零散生意,交易的也多是常规晶矿与基础器械;若论星座以外的贸易点,更是屈指可数,且这些远域商站的安全几乎全靠当地种族维持——商会仅会定期输送武器配件与能量补给作为“支持”,却从不出动护卫舰队,毕竟对他们而言,远域贸易只是“可有可无的补充”,双子脉冲恒星系的资源才是真正的命脉。
但商会的核心供应对象,始终是联邦与光裔遗族,只是两者的依赖度天差地别。
光裔遗族对星贸商会的依赖度极低。
这个神秘种族自身的制造业极为发达,擅长将晶体能量与离子能量融入器械:他们的“光刃武器”由晶源矿首接锻造,能切割联邦的抗辐射合金;“脉冲护盾”靠双子星能量驱动,无需依赖外部能源补给。
只有在需要特殊的矿物探测器、熔岩导航仪等“非核心工具”时,光裔遗族才会与商会交易,且每次都用高纯度晶源矿碎块首接兑换,从不拖欠,也从不让商会插手自身的技术体系——对他们而言,商会只是“偶尔可用的工具”,而非必需的合作伙伴。
链刃联邦对商会的依赖度则处于适中水平。
联邦将所有科技资源都集中在战舰核心引擎、能量主炮等“核心技术”上,对能量弹匣、机器人维修零件、矿区通讯器等配件,更愿意选择外部供应——一来能节省研发精力,二来可通过配件交易牵制商会。
但这种依赖也成了联邦的软肋:上个月商会因运输舰被击毁,暂停向联邦供应“锐爪”机器人的冷却核心,首接导致联邦的采矿效率骤降30%。
联邦虽想自主研发配件,却因长期偏重核心技术,短期内无法突破生产瓶颈,只能暂时放缓对商会的军事压制,暗中加速配件生产线的建设。
最依赖星贸商会的,当属夹缝中的晶脊族。
这个与晶体共生的种族,90%的设备与武器都由商会提供:从探测晶矿的“晶感仪”,到自保用的“微光能量枪”,再到采矿用的“晶簇凿”,无一不是商会的产品。
更致命的是,以晶脊族当前的科技水平,根本无法对这些设备进行逆向工程——商会在出售时,早己刻意移除了核心电路的设计图纸,且设备的能源接口采用了独家加密技术,晶脊族连自主维修都要依赖商会的技术人员。
这种彻底的依赖,让晶脊族彻底沦为商会的“附属”:商会用设备供应控制晶脊族的采矿节奏,若晶脊族拒绝充当“活体探测器”,便会被断供设备维修零件,任由他们的工具在高热矿区中损坏,最终失去生存能力。
上个月,一群晶脊族因拒绝带领商会机器人穿越光裔遗族的屏障,被商会断供“晶感仪”的能量块,导致整个部落整整一周无法定位晶矿,只能靠捡拾联邦与商会遗弃的晶矿碎块勉强生存。
光裔遗族是这片“高热死亡区域”的唯一例外。
他们无需依赖机械,躯体在吸收双子星脉冲能量后,能首接抵御高温与辐射,穿梭于密集的小行星之间如同游鱼,裸露的皮肤在恒星光照下泛着淡淡的荧光。
对光裔遗族而言,晶源矿不是称霸的工具,而是维系生命的“能量核心”——他们会用指尖的能量束切开小行星外壳,取出内核中的晶源矿,再将其融入自身的能量循环。
但即便如此,他们也面临资源压力:晶源矿的生成速度远赶不上遗族的消耗,而联邦与商会的“偷采”更让缺口不断扩大。
为此,光裔遗族在星带最深处设置了“光脉屏障”——一道由脉冲能量构成的无形防线,在恒星光芒下若隐若现,任何非遗族的机械或生命靠近,都会被能量脉冲击穿核心部件。
上个月,商会试图用隐形采矿舰突破屏障,结果整艘舰在瞬间被脉冲分解,连带着舰体上反射的星光一同消散,连残骸都未留下。
但光裔遗族从不出击星带外围,他们的所有行动都只为“守护晶源矿”,这种“被动却致命”的防御,反而让联邦与商会更加忌惮——两者都怕,一旦光裔遗族被激怒,这片高热星带深处将再也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。
距离“晶变风暴”还有一个月,星带深处的晶源矿探测信号越来越少。
联邦的新一批“锐爪-Ⅲ”机器人即将部署,机身涂覆的耐高温涂层在恒星下闪着金属光泽;商会则在秘密研发能屏蔽“光脉屏障”的干扰装置,核心部件己融入高纯度晶源矿;光裔遗族的屏障能量也在不断增强,在恒星光芒中愈发清晰。
三大势力的矛盾,如同星带深处高速碰撞的小行星,己到了无法调和的边缘,一场围绕晶源矿、决定双子脉冲恒星系控制权的全面战争,正在这片灼热的空域中悄然酝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