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瘗芳集》内容精彩,“鸳鸯鱼”写作功底很厉害,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,沈知微苏清晏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,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,《瘗芳集》内容概括:十五则故事,十五个悲伤
当我终于幡然醒悟,而我的身边却已空无一物
辛福总被人所遗忘,只有悲剧才能刻苦铭心
《瘗芳集(沈知微苏清晏)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完结免费小说瘗芳集(沈知微苏清晏)》精彩片段
永熙三年的秋,来得比往年早。
一场淅淅沥沥的冷雨过后,东宫的琉璃瓦上还沾着湿意,檐角的铜铃被风一吹,便发出细碎又冷清的响。
沈知微坐在梳妆台前,由贴身宫女晚翠为她卸下沉重的凤冠。
赤金点翠的凤凰垂珠落在锦盒里,发出“叮咚”一声,像极了她嫁入东宫这三日来,心里始终悬着的那块石头。
“娘娘,今日太子殿下又去了良娣的偏殿,要不……奴婢去通传一声,说您身子不适?”
晚翠的声音压得极低,指尖捏着绢帕,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沈知微鬓边的碎发。
沈知微望着铜镜里的自己,一身正红的太子妃朝服还没换下,领口的缠枝莲纹被雨水洇得有些发暗。
她轻轻摇了摇头,声音温软却带着几分疏离:“不必了。
殿下有自己的考量,咱们做好本分便是。”
她是沈家嫡女,自幼被教着“端庄隐忍”,嫁给太子萧景琰,本就是家族与皇权的交易。
她早知道这位太子性情懦弱,又贪恋美色,东宫后院里的良娣、才人,个个都有背景,她这个太子妃,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摆设。
正说着,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响,晚翠刚要去看,就见一个穿着青绿色女官服的姑娘端着托盘走进来,身姿挺拔,眉眼间带着几分不属于宫人的锐利。
那姑娘走到殿中,屈膝行礼,声音清亮:“臣女苏清晏,奉命为太子妃殿下送晚膳,见过娘娘。”
沈知微抬眼望去,只见苏清晏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,发髻上只簪着一支素银簪子,手指纤细,却稳稳地托着托盘,眼神平静地落在地面,没有丝毫怯意。
她记得昨日册封大典后,皇后曾提过一句,为她选了个陪读女官,是前科探花苏文渊的女儿,因家世清白、才学出众,被选入东宫辅助她处理文书。
“起来吧。”
沈知微的声音柔和了些,“外面雨刚停,路滑,你一路过来,没淋到雨吧?”
苏清晏起身,将托盘放在桌上,才抬头看向沈知微,目光坦诚:“多谢娘娘关心,臣女撑了伞,未曾淋湿。”
她说话时,袖口微微晃动,沈知微无意间瞥见,她袖中似乎藏着一卷纸,边角露出些许墨色。
晚翠将膳食摆好,都是些清淡的小菜,沈知微本就没什么胃口,只夹了一筷子青菜,便放下了筷子。
苏清晏站在一旁,见她吃得少,犹豫了一下,还是开口道:“娘娘刚入东宫,或许是水土不服。
臣女幼时曾学过一点食疗之法,若娘娘不嫌弃,明日臣女可为娘娘炖些百合莲子羹,安神养胃。”
沈知微有些意外,宫中人多是趋炎附势,苏清晏不过是个小小的陪读女官,竟敢主动提这些。
她抬眸看向苏清晏,见她眼神真挚,不似作伪,便点了点头:“有劳你了。”
待苏清晏告退时,沈知微忽然叫住她:“苏女官,你袖中藏的是什么?”
苏清晏身子一僵,随即坦然地从袖中取出那卷纸,展开来,竟是一幅《流民图》。
画上是流离失所的百姓,有的抱着饿死的孩子,有的跪在路边乞讨,笔触尖锐,看得人心里发沉。
“回娘娘,这是臣女父亲托人从灾区带来的图。”
苏清晏的声音低了些,眼神里带着难掩的痛惜,“今年南方大旱,颗粒无收,百姓们易子而食,可朝堂上却还在为太子殿下的纳妃典礼大肆铺张……臣女知道,这话不该在娘娘面前说,可臣女实在……”她说着,声音有些哽咽,却强行忍住了。
沈知微看着那幅图,手指微微颤抖。
她自幼长在深宅大院,虽也听过灾情,却从未见过这般触目惊心的画面。
她忽然想起出嫁前,父亲曾对她说:“知微,你入了东宫,便是半个皇家的人,凡事要以大局为重,不可意气用事。”
可此刻,看着苏清晏眼中的赤诚,她忽然觉得,所谓的“大局”,或许也藏着许多百姓的血泪。
“这幅图,你收好吧。”
沈知微的声音轻得像羽毛,却带着几分坚定,“往后在东宫,若有什么想说的、想做的,只要不违国法,你都可以跟我说。”
苏清晏猛地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随即又屈膝行礼:“谢娘娘。”
那天晚上,沈知微躺在空旷的凤榻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她想起苏清晏那双藏着忧思的眼睛,想起《流民图》上百姓的惨状,忽然觉得,这冰冷的东宫,或许并非只有她一个人在挣扎。
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,洒在地面上,像一层薄薄的雪,她忽然期待起明日的百合莲子羹,也期待着与苏清晏的下一次相处。